這是一個改編的故事,這是件真實的事情,也許有人曾在報紙上看過類似的社會事件,謹以此獻給現在正在孤獨生活的老人們。
「老了,也該休息了吧!」老人這樣想著,在他奮鬥了數十載之後,他也該可以頤養天年了吧。
老人有四個兒子,三個女兒,在十大建設的那年代,他一肩挑起了養大這些兒女的重責。如今,兒女們都長大了,都有了自己的事業了,他的責任似乎也完成了,看著子女們事業有成,他的內心洋溢著滿足的愉悅。
這天,七個兒女都回老家來了,在他們母親的照片下頭,老人宣布了財產的分配方式; 不知過了多久,七個孩子原本堆滿微笑的臉,漸漸的僵硬了起來,每個人似乎均不滿他們所分配到的財產,忌妒的眼光飄在七人之間,唯一看起來覺得愉快的,只有老人與牆上的那張黑白遺照。
原本便不常回家的孩子們,在分了財產之後,就幾乎是完全不回家了。
不知過了幾個月,春節到了,老人終於盼到了今天,幾個月來,孤寂一直伴隨著他,除此之外,就只有鄰居以及那隻不知何時定居在院子裡的胖貓。而今天,終於到了一家團聚的時候,要發給孫子們的壓歲錢,也都準備在胸前的口袋中,他盼啊盼的,就是等著大家回來吃頓年夜飯。
「爸,我們今年不回去了,琦她感冒了,不舒服,我要待在家照顧她,對不起了,爸,就這樣囉!新年快樂!」「好!叫小琦保重身體呀!新年快樂!」老人緩緩的掛上了電話,隱隱露出了頹喪的神色。今天是除夕,他已經接了四通這樣的電話了; 到了大年初二,他又接到了三通,理由仍是大同小異,就這樣,老人的新年就在七通電話聲中過去了。
春節過去,全家人一起的機會便更少了,老人仍繼續孤寂的生活下去,但他絕對想不到,他的寂寥,竟是他對子女們的愛造成的。然而將孩子養大,將財產分與了他們,這就算愛了嗎?老人就活在這樣奇怪的邏輯之中。也因此,他那七個孩子每個人都認為,父親對其他兄妹的「愛」,要比自己來得多得多了。
終於,中秋節到了,到了這個「月圓人團圓」的節日,幾個月來,老人所得到了,除了孤寂外,只有鄰居們同情的目光與安慰的話語,而他所構想的「頤養天年」,卻僅僅是他夢裡的畫面。中秋團圓夜,他的兒女們會來嗎?
夜深了,貓兒也睡了。老人望著皎潔的月光,在他的眼中看來是如此的冰冷。活了一輩子,吃過了多少的苦,經歷了多少的風霜,卻沒有今晚的月光如此令他心寒; 明早,他是否又要面對鄰居們同情的目光,同情他在這全家團圓的日子裡,仍是孤零零的一個人; 他怕這種憐憫的眼神,他被這種眼神壓得喘不過氣來,他想逃開,從僅剩無多的日子中永遠的逃開。
早晨,一輛警車停在老人的門前,一棵老樹,一張凳子,一條麻繩,就這樣,老人過去了;但是,沒有人知道,在明年掃墓時,他的墓前會聚集著多少的子女......
~ 本文於 1997.11.27 初草~
2006/09/07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遊記] 香港三天兩夜
在五月初起意找時間離開台灣去流浪,連續三年無視了公司的員工旅遊補助,今年終於給了自己動力離開台灣三天兩夜出去走走,即使目的地只是航程不到兩小時的香港。 決定了日期,向公司請好了休假,接下來就是要決定交通住宿,由於想要自己決定出發以及回來時間,方便起見捨棄了可能有特定優惠的機...

-
週日早上趁著還有陽光,帶著相機朝著陽明山出發。尋著北投後山泉源路往上,在不斷的左轉之後,每次都在最後關頭右轉東昇路進入陽明山國家公園的我,第一次踏上了「 登山路 」。延著「登山小棧」(這其實是店名)的提示往上走,到達最上頭的停車場之後,便可下車開始繼續由登山步道健行而上。 今...
-
有隻小小的花貓,就稱她叫做阿喵吧! 阿喵住在一間很普通很普通的公寓,與主人在一起。 阿喵喜歡黏在主人身邊,尤其當主人坐在桌前讀著書時,阿喵總是迫不及待地蜷伏在主人的腿上。 當主人出門時,阿喵也總是安靜悠閒地睡在桌前的椅子上,等著主人回家。 這隻小小花貓的主人,就姑且稱他為...
-
程式設計,最讓我著迷的是那種從無到有的那種「純粹」。我用這目前所擁有的所有知識與經驗,賦予了這個孩子為人所不能的優點,同時也賦予了一些不可為的缺憾,但我卻可以在我靈光乍現的時刻,將缺憾從程式的生命中抽離,這種種「純粹」,是一種程式設計師自身生命的體現。 程式設計的過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有什麼想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