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剛從MEDICA回來,其實對發表的成果並沒有多大的感動。整體說來就是宣示因邁入高齡化社會,因此在十年之後,高齡照護產值可達1800億元。
發表會中,工研院的產品就不多談了,反正就是2006 Mediphar Taipei曾出現過的東西,然後再拿出來秀一遍而已。
而日照中心,也就是日間照護中心,我才疏學淺,今天才知道這個名詞。我乍看之時,還以為高齡照護竟然已經進步到到要採光療方式來協助無法出戶的老人們,看來是我是想太多了(MEDICA裡頭還蠻多家日照機的廠商喔!不是那種曬黑用的,就是單純提供類似太陽光度的燈具)。
來參與聆聽的除了廠商外,也有許多的醫生、治療師、社工人員、廠商以及像我這樣來吃茶點的,當介紹到日照中心以及心韻機時,坐在席中其實可以聽到四周隱約傳來的不信任以及批評聲,而果然到了發表會討論時間,所提出的問題譬如社福體系與政府相關機構的不配合、及專業醫生對於心電圖所呈現圖形的不確定性,甚至廠商對於無線規格的無所適從,都隱約表示出目前在前線的廠商以及醫護人員對於高齡照護這個領域仍持有相當的觀望態度。
而我們自己手中的居家照護系統,老實說與今天發表成果有著某些程度的重疊在裡頭。看過了別人的反應,想想自己可能會遇到的質疑,不由得捏了把冷汗。但總體而言,如能完整地做到「安心」、「安全」及「體貼」,那麼我相信還是大有可為的。
附帶一提,「亞健康」,大概是這場發表會最常被提出來的名詞,有興趣的可以 google之後去延伸相關的資料。
2006/11/28
2006/11/02
MEDICA 2006 參訪心得
飛機由台北經香港到達法蘭克福,約略法蘭克福時間六點,出關後,所有人繼續搭著「黑狗」巴士來到了杜賽道夫(據說:應該是稱做杜賽村)。
由於塞車,因此到達了2006 MEDICA已經十一點半左右了,一年一度的世界醫療器材大拜拜,果然吸引了不少廠商與買家。雖然全世界的廠商都到齊了,但整個會場仍是以德語為主,看來下次若有機會再來,得先惡補一下常用語才行。
整個MEDICA十七個館,每個館至少都有台北世貿一般大,而且目前仍在繼續擴建,於是我採第一天先衝完整個會場,第二天跟著教授參觀,第三天所有人員重點洽談的方式來參觀整個展覽。第四天由於只有上午,大家都準備收攤,索性就放棄了。(還好,不然腿真的要廢了!)
第一天雖然是努力衝展場,但以我的領域來說,我專注的是服務提供者的資訊。除了一些找經銷商的廠家可能不太願意理人之外,其他有興趣的廠商在與他們談過之後(用蹩腳的英文對上了德國腔英文。) ,發現雖然每家的服務架構雖大同小異,但仍有他們之所以採用此方式的的隱衷在裡頭。
以伺服器端而言,歐洲這兒所看到方案仍然是搭配著醫療院所。不過與大醫療院所有些不一樣的,就是這兒的方案,其實已經開始考慮到小診所醫生對於慢性病患的追蹤。換言之,有的廠商所開發的後端系統,其實是設計來利於診所醫生追蹤判斷所屬病人生理變化情況。
如果我們只專注於台灣的醫療體系,我們可以不去考慮診所的慢性病患追蹤的方案,因為台灣小,台灣人像是這類的並習慣往大醫院跑,即使大多數的問題只到達了家庭醫學的層級,但大醫院門診仍是所有慢性病患的首選。在醫生的病患量增加的狀況下,以醫生為單位作追蹤,其實只會再度造成之前曾提及的醫病資源不均衡的狀況。
以我們目前的VitalBox而言,很顯然的,試圖將其功能寫入手機應用端確實是可行且為當前一般的作法。不過以MEDICA參展廠商研發的系統來說,wireless的傳輸方式,卻大多採用藍牙(BlueTooth終於正名了!)技術,看來這也是目前比較成熟的作法。
雖然我們目前是採用ZigBee的方式來進行實作,但受限於協定的不確定以及實作技術受限晶片商寧可全力支援資策會的封閉狀況下,似乎未來走回藍牙是最為可行的方式。不過值得欣喜的,藍牙近一年多來的省電技術似乎有所進展,除卻Mesh以及ID的需求不談的話,轉換來說也許不是什麼大問題。然而,這個說法是對我們台灣而言。
實際在MEDICA上,德國工研院已經號稱發表了全套的內嵌Zigbee模組於醫療儀器的研究成品,往好處想,他們的產品比我們目前所研發的架構,少了讓使用者自己選擇心儀廠牌儀器的彈性,但是另一方面來說,他們可以完全掌儀器訊號協定的控制權,雖然用訊號分析來解讀也並非難事,但沒了輸出端,我們現有的作法似乎就是沒那麼方便。
第二天與教授同行,主要想藉著老師在領域中的經驗,讓我學習如何判別目前各醫療儀器的優劣。半個會場看下來,對於亞洲各國醫療儀器的生態變化感覺頗驚訝,若以居家醫療儀器以及院所級療儀器來作區分,韓國已經有了可說是完整的產品線,而大陸也緊追在後,甚至也出現了Open MRI的產品,先姑且不論品質如何,但技術宣示以及政府的支持卻是不言可喻的。而台灣,目前則幾乎為居家型醫療儀器的天下。
若以市場大小論,居家型也許能有較高的量。然而,以同質商品而言,消費者在不同產品價位上,對於儀器效果的感受度卻無法完整反應儀器價格的差異。(雖然病人也通常不會問MRI是那個國家產的,但買個血壓計卻一定會計較價錢,不是嗎?)。在大陸韓國削價競爭的狀況下,醫療儀器的利潤也始有越來越薄,產品不斷被複製,終究無利可圖。
因此在我的概念裡頭,綜合性遠距醫療服務的概念應仍是重要的發展方向。
第三天其實頗有趣的,我們一行人往之前感興趣的廠家洽談,雖然大陸的儀器進不來台灣,但是看在這家的微型SPO2機器上頭有顯示漂亮波形的份上,還是跟他們買了個來測試。大陸廠商真的「很會說話」,昨兒個才跟我們說這東西有什麼SD卡儲存功能,另外什麼訊號外接只要晶片銲上去就可以完成了。結果到要買了的當刻,要了把起子打開一看,晶片是沒有錯,因此就再請他們將線材準備好讓我們帶回去。
結果,當場沒線材,說要給我們線圖自己銲一條RS232接頭。這也不打緊,反正有SD卡功能,於是拿出了SD卡想要裝上去,結果又說目前灌的的韌體不支援。嘴裡說如果未來要訂購,什麼功能有可以談,可惜就是展場上帶走的什麼功能都缺。真是讓我們哭笑不得。不過最後還是把東西帶走了,接下來就交給訊號分析的伙伴慢慢去玩了。
總體來說,我認為新計畫的開發時程必須縮短,原有兩年的時間,必須在一年中將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架構完成,並設計Vital System模組化系統架構,必要時可藉由plug – in的方式來與現有醫院系統連通。另外,VitalBox的功能的手機化必須以加快的步調來進行之,而到底是要採取手機內建模組亦或是外加device的方式,應該還有很大商討的空間,不過手機的遠距照護服務看來也的確是箭在弦上,因為由MEDICA台灣廠家口中得知,遠傳已經在開始洽談相關配備以促生業務,我個人是樂觀其成,只希望他們不要把這樣有意義的東西給搞砸,讓病患心生恐懼,變成曇花一現的商業噱頭,進而毀了這個具有改革高齡化社會的服務。
由於塞車,因此到達了2006 MEDICA已經十一點半左右了,一年一度的世界醫療器材大拜拜,果然吸引了不少廠商與買家。雖然全世界的廠商都到齊了,但整個會場仍是以德語為主,看來下次若有機會再來,得先惡補一下常用語才行。
整個MEDICA十七個館,每個館至少都有台北世貿一般大,而且目前仍在繼續擴建,於是我採第一天先衝完整個會場,第二天跟著教授參觀,第三天所有人員重點洽談的方式來參觀整個展覽。第四天由於只有上午,大家都準備收攤,索性就放棄了。(還好,不然腿真的要廢了!)
第一天雖然是努力衝展場,但以我的領域來說,我專注的是服務提供者的資訊。除了一些找經銷商的廠家可能不太願意理人之外,其他有興趣的廠商在與他們談過之後(用蹩腳的英文對上了德國腔英文。) ,發現雖然每家的服務架構雖大同小異,但仍有他們之所以採用此方式的的隱衷在裡頭。
以伺服器端而言,歐洲這兒所看到方案仍然是搭配著醫療院所。不過與大醫療院所有些不一樣的,就是這兒的方案,其實已經開始考慮到小診所醫生對於慢性病患的追蹤。換言之,有的廠商所開發的後端系統,其實是設計來利於診所醫生追蹤判斷所屬病人生理變化情況。
如果我們只專注於台灣的醫療體系,我們可以不去考慮診所的慢性病患追蹤的方案,因為台灣小,台灣人像是這類的並習慣往大醫院跑,即使大多數的問題只到達了家庭醫學的層級,但大醫院門診仍是所有慢性病患的首選。在醫生的病患量增加的狀況下,以醫生為單位作追蹤,其實只會再度造成之前曾提及的醫病資源不均衡的狀況。
以我們目前的VitalBox而言,很顯然的,試圖將其功能寫入手機應用端確實是可行且為當前一般的作法。不過以MEDICA參展廠商研發的系統來說,wireless的傳輸方式,卻大多採用藍牙(BlueTooth終於正名了!)技術,看來這也是目前比較成熟的作法。
雖然我們目前是採用ZigBee的方式來進行實作,但受限於協定的不確定以及實作技術受限晶片商寧可全力支援資策會的封閉狀況下,似乎未來走回藍牙是最為可行的方式。不過值得欣喜的,藍牙近一年多來的省電技術似乎有所進展,除卻Mesh以及ID的需求不談的話,轉換來說也許不是什麼大問題。然而,這個說法是對我們台灣而言。
實際在MEDICA上,德國工研院已經號稱發表了全套的內嵌Zigbee模組於醫療儀器的研究成品,往好處想,他們的產品比我們目前所研發的架構,少了讓使用者自己選擇心儀廠牌儀器的彈性,但是另一方面來說,他們可以完全掌儀器訊號協定的控制權,雖然用訊號分析來解讀也並非難事,但沒了輸出端,我們現有的作法似乎就是沒那麼方便。
第二天與教授同行,主要想藉著老師在領域中的經驗,讓我學習如何判別目前各醫療儀器的優劣。半個會場看下來,對於亞洲各國醫療儀器的生態變化感覺頗驚訝,若以居家醫療儀器以及院所級療儀器來作區分,韓國已經有了可說是完整的產品線,而大陸也緊追在後,甚至也出現了Open MRI的產品,先姑且不論品質如何,但技術宣示以及政府的支持卻是不言可喻的。而台灣,目前則幾乎為居家型醫療儀器的天下。
若以市場大小論,居家型也許能有較高的量。然而,以同質商品而言,消費者在不同產品價位上,對於儀器效果的感受度卻無法完整反應儀器價格的差異。(雖然病人也通常不會問MRI是那個國家產的,但買個血壓計卻一定會計較價錢,不是嗎?)。在大陸韓國削價競爭的狀況下,醫療儀器的利潤也始有越來越薄,產品不斷被複製,終究無利可圖。
因此在我的概念裡頭,綜合性遠距醫療服務的概念應仍是重要的發展方向。
第三天其實頗有趣的,我們一行人往之前感興趣的廠家洽談,雖然大陸的儀器進不來台灣,但是看在這家的微型SPO2機器上頭有顯示漂亮波形的份上,還是跟他們買了個來測試。大陸廠商真的「很會說話」,昨兒個才跟我們說這東西有什麼SD卡儲存功能,另外什麼訊號外接只要晶片銲上去就可以完成了。結果到要買了的當刻,要了把起子打開一看,晶片是沒有錯,因此就再請他們將線材準備好讓我們帶回去。
結果,當場沒線材,說要給我們線圖自己銲一條RS232接頭。這也不打緊,反正有SD卡功能,於是拿出了SD卡想要裝上去,結果又說目前灌的的韌體不支援。嘴裡說如果未來要訂購,什麼功能有可以談,可惜就是展場上帶走的什麼功能都缺。真是讓我們哭笑不得。不過最後還是把東西帶走了,接下來就交給訊號分析的伙伴慢慢去玩了。
總體來說,我認為新計畫的開發時程必須縮短,原有兩年的時間,必須在一年中將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架構完成,並設計Vital System模組化系統架構,必要時可藉由plug – in的方式來與現有醫院系統連通。另外,VitalBox的功能的手機化必須以加快的步調來進行之,而到底是要採取手機內建模組亦或是外加device的方式,應該還有很大商討的空間,不過手機的遠距照護服務看來也的確是箭在弦上,因為由MEDICA台灣廠家口中得知,遠傳已經在開始洽談相關配備以促生業務,我個人是樂觀其成,只希望他們不要把這樣有意義的東西給搞砸,讓病患心生恐懼,變成曇花一現的商業噱頭,進而毀了這個具有改革高齡化社會的服務。
Subscribe to:
Posts (Atom)
[遊記] 香港三天兩夜
在五月初起意找時間離開台灣去流浪,連續三年無視了公司的員工旅遊補助,今年終於給了自己動力離開台灣三天兩夜出去走走,即使目的地只是航程不到兩小時的香港。 決定了日期,向公司請好了休假,接下來就是要決定交通住宿,由於想要自己決定出發以及回來時間,方便起見捨棄了可能有特定優惠的機...

-
週日早上趁著還有陽光,帶著相機朝著陽明山出發。尋著北投後山泉源路往上,在不斷的左轉之後,每次都在最後關頭右轉東昇路進入陽明山國家公園的我,第一次踏上了「 登山路 」。延著「登山小棧」(這其實是店名)的提示往上走,到達最上頭的停車場之後,便可下車開始繼續由登山步道健行而上。 今...
-
有隻小小的花貓,就稱她叫做阿喵吧! 阿喵住在一間很普通很普通的公寓,與主人在一起。 阿喵喜歡黏在主人身邊,尤其當主人坐在桌前讀著書時,阿喵總是迫不及待地蜷伏在主人的腿上。 當主人出門時,阿喵也總是安靜悠閒地睡在桌前的椅子上,等著主人回家。 這隻小小花貓的主人,就姑且稱他為...
-
程式設計,最讓我著迷的是那種從無到有的那種「純粹」。我用這目前所擁有的所有知識與經驗,賦予了這個孩子為人所不能的優點,同時也賦予了一些不可為的缺憾,但我卻可以在我靈光乍現的時刻,將缺憾從程式的生命中抽離,這種種「純粹」,是一種程式設計師自身生命的體現。 程式設計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