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笛卡爾把靈魂定位在腦部的松果體,藉此控制人類的軀體。如果有一天,科學的發明可以將你的靈魂由腦中抽出,沒了靈魂的你會有什麼感覺呢?
Paul Giamatti在這影片中飾演他自己,在俄國契科夫的名劇《凡尼亞舅舅》的排練中,因過於投入於角色,而無法自拔於抑鬱的苦悶情緒之中。於是他聽從了建議,將靈魂取出置於冷凍庫中,試著藉此脫離這種抑鬱的情感。
由劇情的進展,從誇張的靈魂抽離過程,具象化的靈魂型態,觀眾會開始懷疑,所謂抽取靈魂這個業務,到底是不是一場騙局,會不會只是一場催眠遊戲。
隨著Paul反常的舉止越來越明確,而女主角進行靈魂託運的劇情接著展開,觀眾逐漸開始接受了靈魂可抽離的理論,但又或許開始懷疑,劇情是否會接著急轉直下,變成了人類與惡魔交易靈魂的故事。
老實說,我個人還蠻期待這樣的情結發展,可惜這不是神怪片。
隨著Paul逐漸明瞭靈魂的重要,決定取回自己的靈魂,眼看螢幕就要打上Happy Ending時,這部片才演了一半。根據某某定律,「凡一開始覺得不重要,後來覺得很重要的事物,就絕對會在需要的時候消失」。於是Paul開始了苦悶的追尋靈魂旅程,也還算順利(而且苦悶)的花了另一半的電影時間,取回了自己的靈魂。

(這似乎是我的靈魂)
Paul Giamatti在戲中從片頭愁苦到片尾,即使在沒了靈魂的無憂無慮時刻,也是一臉苦悶的樣子。雖然他終於接受了自己的靈魂,但或許從另一面解釋,其實就是《凡尼亞舅舅》劇中所要傳達的意念,一種向現實妥協的無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有什麼想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