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該怎麼下筆敘述對這部片的心得,對於直腸子從頭到尾被劇情耍弄得團團轉的我來說,這部片在描述情感的扭曲程度,是如此貼近人性,卻又超乎我的想像。
在過去敘述智能障礙角色的片子中,常將智能障礙者描述為有天賦異秉的孩子。但在這部片一開始,在追逐著肇事逃逸的車子過程中,導演就間接但明白的告訴了觀眾,他只是個單純健忘,無法專心,甚至動作遲鈍的孩子。而這樣藉由反面帶出事實的手法,也一直沿用到了電影尾聲。
影片中,所有角色都是配角,每個人物出場都有其目的。而唯一的主角,就是身為母親的角色,無論是在店鋪裡頭對著門外的兒子擔心的眼神,或是兒子被抓之後獨自試圖洗刷孩子冤屈的堅毅,都讓觀眾在不知不覺中,希望她能找到證據證明孩子的清白。
然而隨著劇情不斷的前進,觀眾的心情也跟著母親不斷地起落。母親在雨中落寞地走著,觀眾心情也隨著落寞,劇情卻隨著大雨來到了黑暗的後半場。
前半場被動的配角,在後半場開始扮演起了關鍵性的角色,原來受害者的人生似乎並不那麼地無辜,不良少年的內心似乎並不那麼邪惡,堅毅的母親似乎也並非一直如此堅毅,健忘的孩子似乎也並非真的如此健忘,而無關的路人,似乎也並非真的那麼事不關己。
隨著推論的證據越來越明確,當觀眾們正準備歡呼終於要破案時,殘酷的事實又像一把利刃刺向了胸口,前半場看似鬧劇的案情重建,整部片中不斷重複出現的人格反應,隱隱約約的證明了些什麼,也讓觀眾隨著母親又落入了絕望的深淵。此時的我有著私心,多麼希望母親的這些努力,能是有意義的,不要白費的。

當劇情最終歸於平淡,母親與觀眾都假裝著什麼事情都沒發生,現實卻又無知而單純的提醒了大家不要忘記那一切曾發生的事。
從各方面來說,這都是一部相當經典的好片,劇情描述與人物刻畫,拿捏得十分精準,幾乎沒有絲毫浪費與交代不清的狀況。觀眾出場之後,或許會有一種因不斷地被劇情背叛而使內心感到不甚滿足的感覺,我想這是十分正常的狀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有什麼想說的嗎?